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4年上海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8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
2024年上海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8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
工业机器人:占比35%,2024年市场规模达480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600亿元。增长动力来自汽车、电子等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持续投入。
工业互联网平台:占比25%,市场规模为32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450亿元。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该平台在设备连接、数据分析和应用优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智能物流装备:占比15%,市场规模为200亿元,在电商、医药等行业的推动下,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智能检测设备:占比10%,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满足制造业对高精度、高效率检测的需求。
智能控制系统:占比15%,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推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上海工业自动化行业“十五五”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分析
AI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设备故障并提前进行维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0.01mm级缺陷检测,提升产品质量。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工厂,进行生产过程的模拟和优化。企业可基于虚拟模型测试不同的生产方案,提高决策效率和生产效益。
实现设备的高效连接和数据的实时传输,提升生产效率。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持。
上海企业研发的协作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2mm,可完成0.1mm精度的手机装配,切换产线小时,显著提升生产灵活性和效率。
龙头企业:上海电气、宝信软件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宝信软件的MES系统市占率全国第一,上海电气的“星云智汇”平台接入设备超100万台。
中小企业:节卡机器人、新时达等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艾默生、ABB、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外资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据主要份额,其技术水平代表国际一流水平。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决策和优化。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工厂,进行生产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农业、医疗、物流、服务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智能农业机器人可实现精准种植、施肥和采摘;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可提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自动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上海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等,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绿色智能自动化成为发展方向。例如,宁德时代的灯塔工厂通过智能自动化技术,实现单位能耗降低35%,碳足迹追溯覆盖率100%。
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
推动自动化设备的自主保障,建成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到2025年,我国70%的核心零基础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以及配套的工业自动化软件将实现自主保障。
2025年上海工业自动化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技术融合(如AI、数字孪生)与政策赋能(如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成为核心驱动力。上海需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及政策支持,把握高端制造、绿色智能等增长极。未来,行业将向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演进,同时需警惕国际贸易风险与技术替代压力。
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及定制化战略规划方案,请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上海工业自动化行业“十五五”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