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0日,2025年焊接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WSE2025)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指导,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焊接协会教育与培训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业委员会、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家机构协办,吸引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与地区、63家机构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青年科研人员,共同探讨焊接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最新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任委员王国庆,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何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树君主持。
何明代表北京工业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建校65年来,北京工业大学立足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开拓与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办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北工大焊接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2024年软科评级中获评A+,拥有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汽车结构部件先进连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先进研究平台,在智能焊接装备、先进焊接材料、激光焊接制造等领域攻克了一系列难题,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认可。他指出,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工业大学房山新校区建设正式立项。新校区的建设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将为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学校在新校区规划建设高端制造等六大学科组群,也将对北工大的机械制造以及焊接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希望与会学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共同推动焊接科学与工程迈向更高水平;同时诚挚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北工大,携手为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颖代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对联合主办兄弟院校和协办单位表示感谢,介绍了北石化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的办学成果,以及“以工为主、多学科渗透、医工交叉”的学科特色,重点介绍了机械工程学科在水下焊接、移动焊接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及多项省部级平台,回顾了与清华、北工大共建高精尖学科、与30余所海外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历程,并诚邀专家10月再聚北石化参加机器人智能焊接交流会共促焊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王国庆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向参加会议的来宾致以诚挚的谢意。他指出,在科技革命与“双碳”目标双轮驱动下,焊接已跃升为守护工业安全、引领绿色转型的关键共性工艺,并向智能、绿色、高性能加速演进,中国已将先进焊接、增材制造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攻关。他倡议深化全球合作、强化原始创新、推广低耗低排工艺,共建开放共享创新生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服务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与新能源等重大需求,共促焊接科学与工程繁荣发展。
随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8位行业顶尖专家分别做大会报告。研究方向涵盖先进弧焊技术与装备、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固态焊工艺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焊接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半导体封装微纳制造等焊接领域多个前沿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展示了焊接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进展,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王国庆在大会主旨报告中指出,极端焊接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能力,正面临异材、巨微结构、极端环境与服役性能四大挑战。中国已在聚变堆金刚石-铜接头、航天薄壁燃料箱搅拌摩擦焊、水下药芯焊及深海平台抗疲劳设计等领域实现突破并产业化。未来将以智能设计、多能场复合与数字化升级,全面提升极端焊接的性能、效率与可靠性。陈树君回顾了北京工业大学自1960年起深耕焊接六十余载,秉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理念,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国家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并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智能、绿色焊接,围绕国家和首都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本次会议围绕“焊接科学与工程进展”这一主题,设置了5个分会场,包括先进焊接工艺与焊接冶金、结构质量安全性与可靠性、钎焊扩散连接与微纳连接、增材制造与智能焊接、极端条件与环境下的焊接5个前沿研究方向。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通过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分享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思路,深入探讨了焊接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会议特别为新生代科研人员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期间,众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踊跃参与学术海报展示环节,集中呈现了在智能焊接、绿色焊接工艺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其创新的研究思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充分展现了焊接领域青年人才的科研活力与发展潜力,为学科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动能。
经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术交流,WSE2025大会圆满落幕并取得重要成果。会议深入探讨交流了焊接科学与工程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为全球焊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推动我国焊接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焊接领域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