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的建造已经成为了美军的一个难题。由于造船业衰退的影响,潜艇建造的进度不仅严重滞后,而且预算往往超支。在美军的压力下,当前负责弗吉尼亚级和哥伦比亚级潜艇建造的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开始依赖“协作型机器人”来寻求突破。通过这种技术,能够与人类工人共同工作的机械手臂,现如今已在切割和焊接钢板的过程中投入使用,极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据称,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装配过程,已经从原来的180天缩短到了65天。
据美国“第一防务”网站的报道,潜艇制造车间的规模几乎等同于一个美式足球场,车间内机器运转的声音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车间的一角,主管突然高声喊道:“接下来你们会看到一场表演!”随着他话音的落下,车间内爆发出耀眼的白色火花,一只黑白相间的机械手臂开始在焊工的协助下,精准地切割用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舱段的钢板。原本这项繁重且耗时的工作,如今依赖这些“协作型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钢材切割和焊接的速度。通用动力电船公司的高管盖布瑞尔在记者参访时表示,大型焊接工作历来消耗大量能源,但自2023年起引入了“协作型机器人”进行钢板切割,2024年又扩展到焊接作业后,生产线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兴的机器人技术的引入,深刻揭示了美国潜艇建造面临的困境。近年来,美国海军的潜艇建造计划,以及整个造舰行业,都普遍遇到了预算超支和进度滞后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技术劳工短缺和薪资竞争力不足外,供应链的疲弱也加剧了这一情况。例如,首艘哥伦比亚级潜艇的建造进度至少落后了原计划一年,从现在的视角来看,预计到2029年才能完成。如果在建造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遭遇供应链危机,完工时间可能还会进一步推迟。
美国海军一直将潜艇视为“大国竞争”中的“王牌威慑武器”,他们的战略目标是保持至少66艘核潜艇的数量,以满足全球战略威慑任务的需要。然而,由于造船业的衰退,目前美军拥有的核潜艇数量仅为49艘,而其中只有一部分具备真正的攻击能力。根据当前的建造速度,美国每年能够建造约1.2艘攻击潜艇。如果能够将生产能力提升到每年建造2艘,到2036年时,美军的潜艇数量或许能够回升到50艘。在最乐观的预测下,到2049年,潜艇舰队的数量将有望达到66艘。但对于美国海军来说,2049年这个时间点显得过于遥远,且这还是在大幅提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乐观预估。
尽管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依然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操作。通用电船公司表示,尽管他们正在不断推进自动化技术,但并不指望机器人能够完全接管潜艇建造中的所有工作。尤其是在焊接工艺中,部分焊缝需要手工打磨才能确保符合潜艇的建造标准,机器人目前仍无法完成这些细致的操作。
另外,尽管机器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美国潜艇建造计划的延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通用公司不仅面临供应商交货时间不稳定的问题,还遭遇了生产空间不足的瓶颈,导致潜艇的建造进度依旧难以按计划推进。